一二年级考试地理知识总结

2023-10-08 23:14 范文大全
以下是一二年级考试地理知识总结。欢迎鉴赏!

一二年级考试地理知识总结

  地理考试虽然没有中考重要,但也不能小觑。在考试开始之前,最好复习一下相关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章中国领土与人口

  中国领土第一段

  1。中国地理位置:

  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毗邻大陆和海洋来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几乎与整个欧洲相当,位居世界第三。

  四个领地是: ⑴.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⑶,最东点: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

  ⑷,最西边:新疆帕米尔高原。

  3。从五带来看,中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

  ⑴,四大近海(从北到南依次):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之间)和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年级地理(第一卷)P7图1-5《中国行政区划》上来背一下)。

  中国行政区划第二节

undefined

  第二步是青藏高原、密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以东、以北的广大地区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500米以下的平原、东北丘陵平原、山东丘陵

  3。主要山脉:

  ⑴,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⑵、东北-西南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

  ⑶,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⑷,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金山和祁连山。

  4。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广阔。

  ⑴,四个平台:

  ①,地点:八年级地理(第一册)P23图2-9《中国地形》。

  ②,特点:青藏高原——连绵的雪山和广阔的冰川;

  内蒙古高原——地势广阔,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万千沟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⑵、四大盆地:

  ①,地点:八年级地理(第一册)P23图2-9《中国地形》。

  ② 特点: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周围群山、沙漠、戈壁,边缘有“绿洲”分布。盆地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噶尔盆地——四面环山,多为沙漠和戈壁,边缘散布着许多“绿洲”。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内陆盆地,被誉为“宝盆”。

  四川盆地——南方湿润盆地,素有“紫色盆地”之称。

  ⑶,三个平原:

  ①,地点:八年级地理(第一册)P23图2-9《中国地形》。

  ②。特点:东北平原——全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广阔,黑土广泛。

  华北平原——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洼,湖泊众多,素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

  5。主要山脉两侧地形区域:参见《中国地理》(第一卷)P27活动题一。

  第二节,中国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⑴ 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温带众多、干湿区多、地形复杂、地势悬殊大。

  ⑵、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①。冬季——南北温差较大。越往北走,气温就越低。 (记忆:0℃等温线(秦岭淮河线)经过的地方,一月平均气温见中国地理(第一卷)P28)

  ②。夏季——北方和南方普遍出现高温。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⑶。气温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⑷。降水: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③。干湿地区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要地形区所在干湿区及各干湿区植被分布情况见《中​​国地理(第一卷)P33》上表。

  ⑸。气候类型: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球属于大范围季风气候,从南到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西北高寒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2。季风气候显着

  ⑴,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①。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季风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

   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西北地区)降水较少。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

  ⑵,南方和北方的雨季情况

  ①。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较长。 (原因:夏季风的进退

  北方的雨季开始晚结束早,使得雨季较短。造成的。 )

  ②。东部雨季格局:从4月开始,雨季一般由南向北移动,9月后由北向南退去。比如,夏季风和雨带的“异常”会导致干旱和洪涝;比如南旱北涝,或者北旱南涝。

  3。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见中国地理(第一卷)P38-41)。

  4。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严重的气候灾害。

  第三节中国河流

  1。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在中国地理(第一卷)P42图2-28《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注入的海洋)。

  2。流出河流及流出面积:

  ⑴。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流出河;流出河流分布的区域称为流出区。

  ⑵。外流河水文特征: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夏季季风盛行,水位上升,形成汛期;冬季季风盛行,形成旱季。

  ⑶、外流河水文特征:

  ①、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冰冻期。 (长江、珠江)

  ②。北方河流: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冰冻期长。 (黄河、海河)

  ⑷、长江——我国第一大河;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冰季最长的河流。

  3。内河及内陆地区:

  ⑴。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河;内河分布的地区称为内陆地区。

  ⑵。内河水文特征:内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地冰雪融水。河流的水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水量较大,冬季较小。河流干涸,内陆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塔里木河。

  4。主要湖泊(两大湖泊):

  ⑴、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最大的咸水湖)。巴颜喀拉山

  5。长江:

  ⑴。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它的源头是沱沱河,全长6300公里(我国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长的河流),最后注入东海。

  ⑵,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区。

  ⑶,流经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韩江、湘江、赣江等。

  ⑸,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以下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⑹。水能资源: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源头-宜昌、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6。黄河:

  ⑴。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其出处为《月谷纵列曲》。全长5500公里(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⑵,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⑶,流经的主要地形地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⑷,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⑸,上中下游划分:

  ①、上游:河口以上(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如: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等)。

?在一张图片上。

  第二节中国土地资源

  1。中国土地资源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足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其中,草原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分布: ⑴.耕地:东部季风区平原、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

  ⑶、草原: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⑴。区域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从时间分布上看:夏季和秋季较多,冬季和春季较少,年际变化较大。

  2。水利工程建设: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问题。在八年级地理(第一卷)P68-69图3-19《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片中,辨认出三个引黄工程:引黄入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南水北调。

  ⑵。建设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问题。例如:黄河干流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海洋资源

  1。我国四大名海鲜: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鱿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莺歌海盐场。

  第四章中国地区差异

  秦岭淮线第一段

  1。秦岭淮河

  ⑵,秦岭淮河流经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等温线;

  ②,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③,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第一卷)P77下面的表题。

  2。四大领域:

  ⑴、划分与分布: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西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第二标段、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第三标段

  1。我国四大地区地理差异:

  地区

  内容 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地形

  特征 高原、平原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高原 高原、盆地

  气候

  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

  河流 黄河、海河、

  黑龙江、松花江、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湟水塔里木河、

  额尔齐斯河

  主要

  矿物石油、煤、铁、有色金属、铁、

  水能源钾肥、石油、

  天然气、水电、石油、煤炭、

  有色金属

  主要

  农业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渭河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雅鲁藏布江流域、湟水流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农作物一年收割一次或每两年收割三次,少则一年收割两到三次。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花生、水稻、棉花、

  甘蔗、油菜籽和大麦、小麦、豌豆和小麦、棉花、水果

  主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水土流失、干旱、盐碱化、干旱、内涝、严重荒漠化、草原退化、干旱、草原退化

  八年级地理(第二册)要点

  第1部分中国主要产业

  1。我国的农业

  1。农业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人均棉花拥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生态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

  ⑶。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分布

  ⑴,北—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业性强。

  ⑵、分布: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主产区为山东、河南。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为最大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吉林及新疆西北部。

  ⑥茶叶:泰岭及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要产区。其中以福建、浙江、云南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西双版纳等

  4。新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主要出口创汇。主要基地包括: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三角、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旅游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

  5。畜牧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牲畜品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藏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猪主产区:湖南、四川、河南。

  2。中国工业

  1。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和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煤炭、钢铁、棉花、电视、电冰箱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3。能源产业布局

  ⑴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发电——主要集中在南方大江大河的上游。比如湖北省的电力行业。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比如山西的电力行业。

  4。钢铁行业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安本、北京、天津、唐、上海。

  ②、沿江: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宝钢建设钢铁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省略)

  5。机械行业分布:辽宁、沪宁、京津。 (全国大型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分布:我国以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产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新技术产业

  ⑴。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条件:技术先进、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带: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

  ⑶,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参见教材P18-19页说明)

  3。中国交通

  1。现代交通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其交通选择

  ⑴、现代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输量、运输速度、运输价格等方面分析

  ⑶。现代交通方式的选择:师生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讨论。

  2。公路运输

  ⑴,特点:灵活、快速、适应性强。

  ⑵。记住: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主线的起点和终点。 (参见八年级地理册P91页活动题)

  ⑶,路号。 (国道)首都径向线第一位数字为“1”,南北垂直线第一位数字为“2”,东西水平线第一位数字为“3”。

  3。铁路运输

  ⑴。请记住:主要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①,南北方向: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塔角焦六线、保成昆明线、南昆线。

  ②,东西方向:滨州至滨绥线、京包宝兰线、陇海至南新线、沪杭浙赣赣湘黔贵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⑶ 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基本情况。

  4。海运(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线: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空运

  ⑴,特点:快捷、舒适、安全。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机场:北京、上海、广州等

一二年级考试地理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1.2017年新初中地理考试复习大纲

2.2017年初中人教版地理考试复习资料

3.初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4.七年级下卷地理考试要点总结

5.七年级综合地理知识点